金融系

个人简历

教育经历

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货币银行学专业,获经济学学士学位

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,获经济学硕士学位

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专业,获经济学博士学位


工作经历

1988年-2000年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金融系,副教授,金融系副主任

2000年-2011年,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金融学院金融系主任

2006年至今,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金融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

1997年7-8月,在IMF基金学院《金融规划与政策》课程班学习。

2011年1月-2月,美国纽约新泽西威廉姆帕特森大学访问交流。

2011年10月28日,参加国际妇女论坛(International Women's Forum)华盛顿特区2011世界领袖峰会


研究方向

宏观金融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等


讲授课程

本校:目前为本科生开设课程有《货币银行学》、《中央银行学》、《财政学》;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:《宏观金融分析》、《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》、《货币经济学专题》等。

校外:为商务部、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、国家开发银行、中国人民银行培训中心、中国银行内蒙分行、宁夏银监会、全国妇联、国家电网集团、北京建工集团等单位开设讲座或金融学专业相关课程。



研究成果


科研论文

1、资金 生产 市场,《经济管理》,1987年07期,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毕业生论文一等奖

2、关于流动资金问题的几点新看法,《金融研究》,1987年10期

3、西部开发中的资金问题,《甘肃金融研究》(现刊名为《甘肃金融》),1988年08期

4、论我国货币政策的软性特征 ,《金融科学》,1989年01期

5、对1991年经济金融形势的一点看法,《金融研究》,1991年02期

6、、两次紧缩中的货币投放,《金融研究》,1991年03期

7、“深化金融体制改革”研讨会综述,《金融科学》,1992年03期

8、直接融资的兴起、效应和问题,《价格理论与实践》,1994年03期,1996年获原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大地园丁奖(优秀科研奖)三等奖

9、论价格调控体系,《价格理论与实践》,1995年08期

10、对我国存在金融风险的分析和判断,《金融科学》,1998年02期

11、信用概念的制度分析,《金融理论与实践》,2002年03期,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<金融与保险>》, 02年06期同名转载  

12、应对WTO挑战加快金融人才培养,《光明日报》,2002年6月

13、关于金融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,《高等教育问题研究》,2002年01期  

14、反洗钱的经济学思考,《中国金融》,2003年3期

15、中国经济增长是对世界经济的贡献,《金融时报(理论版)》,2003年4月15日

16、国债财政金融双重职能的理论基础,《金融时报(理论版)》,2003年5月19日,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<财政与税收>》同名转载,2003年07期

17、央行货币政策:扩张抑或紧缩,《证券日报》,2003年6月30日

18、反洗钱中的经济学,《国际金融时报》,2003年8月1日  

19、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发展战略,2004年,《“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”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》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(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)

20、储蓄过剩时代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,《广东金融学院学报》,2005年11期

21、储蓄过剩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,《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》, 2005年06期      

22、财政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协调配合,《中国流通经济》, 2005年07期

23、能源危机中的妥协与合作将成为2006年的主旋律,《人民日报(海外版)》,2006年1月6日

24、扩大内需还需打开思路,《人民日报(海外版)》,2007年3月27日

25、中资银行减税刻不容缓,《当代金融家》,2008年04期

26、灾后重建应发挥财政金融的不同作用,《当代金融家》,2008年06期

27、宏观经济决定股市的春天,《当代金融家》,2008年07期

28、外汇管理从“宽进严出”到“严进严出”,《当代金融家》,2008年09期

28、产业周期、并购类型与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(和刘笑萍、黄晓薇) ,《金融研究》,2009年03期  

29、基于资产专用性视角的通货膨胀成因分析,(和刘笑萍、黄晓薇)《思想战线》, 2009年02期

30、中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建立及有效性研究(和刘笑萍、黄晓薇),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9年03期

31、改善金融服务环境 提高金融服务质量,《中国商贸》,2009年05期

32、“动态微调”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复苏,《当代银行家》,2009年08期

33、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日渐清晰,《当代银行家》,2009年10期

34、“个贷新规”的特点与建议,《当代银行家》,2009年12期

35、金融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特色,《高等教育问题研究》,2010年4月

36、宏观调控须重提财政信贷综合平衡,《经济观察报》,2011年6月4日

37、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资产价格的影响,《当代经济研究》,2012年9期

38、中国人民银行是世界银行吗?《当代金融家》,2012年7期

39、如何规避跨国投资中的风险?《经济观察报》,2012年7月30日

40、规模约束与资本约束下的银行信贷管理研究,《科学决策》,2012年7期

41、本币升值过程中资产价格波动的国际经验与借鉴(和王佳佳)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,2013年3期              

42、利率与汇率的价格效应及政策协调研究(和王佳佳),《当代经济研究》,2013年4期  

43、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央行沟通路径研究(和孙艳梅),《经济问题探索》,2013年6期

44、北京市金融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、风险及建议(和王力、黄晓薇),《北京社会科学》,2013年6期  

45、不确定性、公司治理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调整——基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行为的研究(和孙艳梅),浙江社会科学,2013年7月

46、变革赶超型体制才有地价楼价长效调控(和王剑锋),上海证券报,2013年11期

47、美国高收益债券融资对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发展的启示(和徐孛),北京金融评论,2014年1期

48、土地财政扩张与产业结构失衡(和王剑锋),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,2014年3期

49、国际油价冲击对汇率体系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综述与展望(和黄晓薇、郭甦、冯建芬),《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》,2014年6期

50、新资本管理办法下中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研究(和许争、冯智清),武汉金融,2014年10期

51、金砖银行:金融合作的新丝绸之路(和任玮玮),学术前沿,2014年9期

52、“1914年德国道路”的特征与启示——德国处理“政府—产业”关系的历史经验(和郭新双),学术前沿,2014-05-15

53、内生性土地财政扩张与产业结构失衡(和王剑锋、孙琦),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,2014-03-22

54、基于QAR模型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上限研究——以重庆市为例(和许争、詹佳华),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4-11-10

55、商业银行环境金融业务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(和代玉簪),南方金融 2014-11-20

56、开发性金融:扶贫与信贷治理(和邓宏图),金融时报,2015-12-14

57、“安倍经济学”能够让日本经济走出困境吗?——基于日本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分析(和许争、梁斯),南方金融, 2015-10-15

58、规模约束和资本约束下银行信贷管理研究(和黄晓薇、许争),科学决策2015-10-15

59、日本货币政策对中韩两国的溢出效应研究(和梁斯),亚太经济 2015-9-20

60、资本监管新规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问题探析(和许争、冯智清),经济体制改革 2015-3-25

61、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协调机制研究(和黄晓薇、伍桂),经济体制改革 2015-3-25

62、商业银行绿色金融:国际实践与经验借鉴(和代玉簪),金融与经济 2015-1-25

63、加快债券市场开放,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论文(和史康帝),金融经济,2015-11-02

64、移动支付与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发展问题探析(和许争、杜思佳),武汉金融,2016-2-10

65、日本经济改革的风险、机会和启示(和张运龙),现代管理科学2016-2-10

66、美国住房金融市场的风险积聚研究(和郭明社),人民论坛·学术前沿,2016-4-1

67、基于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的央行资产负债表政策溢出效应研究(和张运龙),世界经济研究,2016-6-25

68、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现实需求与制约因素(和代玉簪),当代经济管理,2016-6-23

69、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发展及对国家开发银行启示(和魏维),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-6-10

70、货币创造理论与商业银行运行—综述、质疑及反思(2-2),财经科学,2016-6-1

71、高等教育功能视角下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定位(和张运龙),金融管理研究,2016-5-31

72、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理论基础、国际实践及中国的选择(和梁斯),现代经济探讨,2016-5-15

73、日本量化宽松政策的特征及对股票市场短期影响研究——基于事件分析法(和许争、佟捷然),国际金融研究,2016-5-12

74、货币政策一致性视角下央行预期管理的有效性研究(和王可),国际商务(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学报),2016-9-15

75、日本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(和许争),现代日本经济,2016-01-01

76、零利率真的是陷阱吗?——基于零利率风险和前景的分析(和张运龙),金融理论与实践,2017-2-10

77、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创新思维——当代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评析(和谭波),人民论坛·学术前沿,2017-2-15

78、宏观经济压力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研究(和梁斯),南京社会科学,2017-6-14

79、货币政策、商业银行杠杆与系统性金融风险(和梁斯),学术论坛,2017-8-10

80、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综述(和郭甦,许争),现代管理科学,2017-9-10

81、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研究,(和高磊、史康帝),金融论坛,2018-02-01

82、货币政策新框架渐成,央行主动调控能力提升(和梁斯),澎湃新闻网,2018年1月2日

83、金融杠杆、金融波动与经济增长——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,(和李义举),国际商务(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学报),2018-11-15

84、普惠金融建设背景下金融专硕人才精英化培养定位(和徐哲潇),教育教学论坛,2018-08-15

85、房价波动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微观影响机制(和李义举),企业经济,2018-07-25

86、双支柱框架下资本市场的治理与发展,学术前沿,2018-02-09

87、资产证券化、风险贷款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,(和高磊),金融论坛,2019-03-05,

88、政府实际资本控制能力对金融稳定的影响(和杨美超),亚太经济,2019-01-20

89、金融开放背景下实际资本管制能力对金融危机影响的实证研究(和杨美超),国际金融研究,2019-09-15

90.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中国企业对非洲国家投资安全性研究(和王可等),郭红玉,价格理论与实践,2020-10-09

91.央行沟通与通货膨胀管理效果——基于媒体信息传导渠道的视角(和孙艳梅),世界经济文汇,2020-02-05

92.中央银行选择中长期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在逻辑——基于国际比较视角(和杨美超),现代经济探讨, 2021-04-09

93. 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研究(与皓星等),上海金融,2022-01-25

94.利率并轨与中小银行风险承担(与耿广杰等),金融论坛,2022-03-01

95. 央行抵押品框架的普惠效应(与耿广杰),中央财经大学学报,2022-05

96.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特性的社会福利效应研究(与任点点和姜婷凤),金融论坛,2022-09

97.央行抵押品框架扩容对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-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(与耿广杰),上海金融,2022-10-25

98.Managed Anonymity of CBDC,Social Welfare and Taxation: A New Monetarist Perspective(wich Ren Diandan and Jiang Tingfeng), Applied Economics, 01 Dec 2022

99.LPR改革、息差收窄与银行利润(与皓星),金融论坛,2023-02

100.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境资本流入——兼论宏观审慎跨部门溢出效应,国际金融研究,2023


专著

1、《股份制与股份有限公司》,人民出版社,1992年,北京

2、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操作与实施》,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,1998年8月,成都

3、《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研究》,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出版社,2005年6月,北京

4、《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路径研究》,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,2005年9月,北京

5、《制度优势与方法创新--国家开发银行中长期信贷管理方法与实践》,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出版社,2016年3月,北京


课题


主持进行中的项目

1、国家社科项目:稳增长背景下我国利率传导机制改革和效果研究(20BJY245)

2、校级专项:疫情冲击背景下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挥金融稳增长作用研究(20YQ14)

3、国家开发银行课题:银行业清廉金融文化建设研究,2022年5月立项


主持完成的纵向课题

1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:日本量化宽松政策溢出效应及东亚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协调研究,项目号:13BGJ042

2、北京市社科基金规划项目:构建支持北京大气污染治理的金融支持研究,项目号:13JGB024

3、校级人文社科项目:中国宏观审慎政策效果研究,项目编号,18YB22

4、教育部-北京市教委人才培养共建项目-教学名师项目,2018.11.-2021.12


主持完成的横向课题

1、中国人民银行课题: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机制研究,2009年8月

2、朝阳区政府课题:朝阳区“十二五”金融规划研究,2010年1月

3、丰台区课题:丰台区“十二五”金融规划研究,2010年9月

4、国家开发银行课题:货币政策与开行下游调控策略,2010年12月

5、丰台区课题:新兴金融产业发展研究,2010年11月

6、国家开发银行课题:国家开发银行中长期信贷管理模式研究,2013年8月

7、顺义区课题:丰台区“十三五”金融发展规划前期研究,2014年10月

8、丰台区“十三五”金融发展规划 顺义区政府 ,2015年1月

9、完善铁路客运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,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,2017年1月


主持完成的校级课题

1、211三期课题: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机制,2009年1月

2、校级课程建设项目《金融规划与决策》,2007年9月

3、校级课题金融学优秀教学团队,2009年5月

4、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:研究生互动型双主体教育教学模式研究,2013年6月


主持和参与完成的教学改革课题

1、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重点科技项目《金融博士》,本课题获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进步二等奖

2、200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“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路径研究”

3、2001年中国教育基金课题“加入WTO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”。课题报告获2004年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优秀论文奖;课题获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

5、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:金融学特色专业建设,2007年11月

6、北京市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:金融学特色专业建设,2008年12月

7、北京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:金融学优秀教学团队,2008年11月

8、首届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:货币银行学,2021年6月

9、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名师:货币银行学,2022年2月

10、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:“宏观金融本科育人团队带头人”,2022年9月

11、北京市优质课程主讲教师:货币银行学,2022年9月




教学成果


教材

1、《金融博士(电子出版物)》, 金融音像出版社,1997年12月,北京

2、《货币金融学》,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,2003年8月,北京

3、《货币银行学》,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出版社,2006年7月,获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。

3、《货币金融学》,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8年7月,北京

4、《现代货币银行学》,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出版社,2021年6月,北京

5、《现代货币银行学学习指导》,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出版社,2022年3月,北京



荣誉与奖励


第八届校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

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克拉玛依校区应用经济学(兼职)学科带头人

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

北京市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

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专家

《国际金融研究》、《国际贸易问题》匿名审稿人

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(2017)

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(2018)

2022年北京市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“宏观金融团队”负责人

2022年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

2022年北京市优质课程《货币银行学》主讲教师

2022年和2020年校级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

2020年和2014年本科优秀班主任

2018年获评校级突出贡献奖、王林生奖教金、校级教学名师

2018年11月全国优秀金融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

2013年贸大好导师

2012年最受欢迎研究生教师

2010年本科生优秀指导教师

2009年校级优秀教师、校级优秀党员

1995年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